過去,在東營本地,螃蟹養殖戶習慣叫自家養的大閘蟹為“洗澡蟹”。因為規模小、個頭小,沒有自己的品牌,更沒有什么名氣。而如今,隨著科學養殖的普及和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,南有“陽澄湖”北有“黃河口”,東營“黃河口大閘蟹”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。東營市惠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惠澤農業)更是通過不斷創新走在了同行業的前列。
大閘蟹有了“身份證”
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。自2019年起,惠澤養殖基地就安裝了物聯網管理設備,設備包括傳感器及攝像系統、傳輸系統、終端顯示系統及監管系統。
“有了這套系統,就像是給大閘蟹辦了‘身份證’,可以做到‘查有此蟹’。”惠澤農業總經理王英澤告訴記者。物聯網管理系統涵蓋從蟹苗培育、養殖到成蟹捕撈、銷售整個環節。通過綜合監測、生產管理兩大系統,利用數控中心時刻監測螃蟹生長情況,配套生長數據預警提醒,并與政府農業部門數據庫聯網,實現信息協同處理、養殖事件預測和處理,最大程度降低生產風險。通過質量追溯系統,跟蹤和記錄螃蟹從養殖到銷售的各個環節的生產數據、物流數據和產品狀態信息,形成產品追溯數據倉庫,并通過“產品賦碼標識”賦予每個產品唯一身份識別碼,與產品進行綁定,消費者可通過標識一鍵了解產品生產運輸的全過程,真正實現買得放心、吃得安心。
“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,公司將積極建設智慧農業,不斷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,實現產品的前世今生一鍵通。”王英澤說。
從“論斤賣”到“論只賣”
想要促進黃河口大閘蟹產業發展,就要提高大閘蟹規格、產量和品質,而這又需要技術和人才作為支撐。2018年,惠澤農業投資建設了黃河口大閘蟹產業技術研究院項目,項目重點包括產業綜合體、技術研究院、旅游休閑屋、親子體驗區、科研池塘和預處理中心等內容。
2021年5月,惠澤農業與上海海洋大學、山東省淡水漁業研究院聯合發起黃河口大閘蟹良種選育工程,在2021年至2026年期間進行“黃河口大閘蟹良種選育、中試和應用推廣”,建立“河蟹良種育繁推一體化”技術體系、管理體制和市場化運行機制,支撐“黃河口大閘蟹”的“品種、品質和品牌”提升。
“后期,項目將向大閘蟹產品加工、倉儲物流、電商平臺等方向拓展,不斷擴大業務范圍,提升品牌影響,增加品牌價值,將該項目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樣板地、全國知名的大閘蟹小鎮,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。”惠澤農業總經理王英澤說。
生態與經濟共融共生
一直以來,黃河口大閘蟹都是名牌大閘蟹的象征,招牌就是“黃河水”。之前養蟹模式是把池里不好的水換出去,把外面新鮮的水打進來,而大閘蟹產學研基地的生態養殖模式采取的是原位修復,通過種草投螺、生態循環,實現節水養殖,全過程無污染、零排放、可循環,單位用水量的效益能提高30%,在蟹池里就把水質問題解決好了。標準化基地養殖的成蟹體肥膏黃、肉質鮮美,平均規格從不到2兩到現在的3.5兩,畝產量超過200斤,畝均產值超過10000元,畝均效益達5000元以上。
惠澤農業一直堅持生態化、規范化、科學化養殖模式,堅持做到“生態惠民、生態利民、生態為民”。下步,惠澤農業將建立利益聯結機制,推行“統一種苗繁育、統一技術培訓、統一養殖模式、統一質量標準、統一品牌營銷、統一全程跟蹤式物流服務”的“六統一”機制,吸引養殖戶、合作社及周邊群眾參與,形成產業集聚地,建立產業鏈條閉合體系,做成區域特色品牌,助力鄉村振興。
(記者 王苗苗)